珍 重 雙 杭 作者:陳 慧 瑛
我從少年起便讀《紅樓》,幾十年來,百讀不厭,對書中賈寶玉說過的一句話:“女兒是水做的骨頭!”特別欣賞。於是,推而廣之,對水的清純、水的溫柔、水的無堅不摧的堅韌、水的無孔不入的執著,有著一種刻骨銘心的認同;再推而廣之,對江、河、湖、海,對水城、水鄉、水街等等與水相關的風景,也便有著一廂情願的嚮往。
全世界有八大著名水城,我走過五個:威尼斯、阿姆斯特丹、斯德哥爾摩、蘇州、曼谷。印象最深的當然是威尼斯,她是中世紀著名旅行家馬可·波羅的故鄉,那歎息橋的冷豔、那古跡遍地的哥特式建築、那金碧輝煌的巴洛克式教堂;拿破崙稱她是“舉世罕見的奇城”,歌德和拜倫對她讚揚備至,莎士比亞為她寫下文學巨著《威尼斯商人》;最難忘是聖馬可廣場,那是威尼斯的明珠,它最迷人的時候是上潮時光,一片潮水漫來,整個廣場如同鋪上一面碩大無比的鏡子,所有的建築物猶如鑲嵌在水晶、琉璃之中,真是絢麗極了!
半世紀以來,行旅所至的水鄉,那就多了,我最心儀的地方是烏鎮、周莊和麗江。
烏鎮的水水相連,橋橋相通,纖巧的烏篷船,枕河而居的木屋,烏鎮的可以讓你漫步、讓你沉思、讓你靜靜地與心靈對話的長長的青石板路,還有那“春水碧於天,畫船聽雨眠”的詩情與畫意,這一切,常常徘徊在我夢裏。周莊古稱“搖城”,那徽派浮雕、粉牆黛瓦、廳堂陪弄,那臨河的蠡窗、入水的臺階,那雙橋的楊柳絲、穿屋而過的箬涇河,那吳儂軟語、阿婆茶香、櫓聲欸乃,昆曲悠遠——畫中的周莊,是我心中永遠的外婆橋! 建於南宋的麗江古城,在青藏高原與雲貴高原相連的地方,千年以來就是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的中轉站。彩雲之南的麗江,實在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地方,那舉世無雙的玉龍雪山、虎跳峽,那無邊無際野花芳香的草甸,那無處不在的小橋、流水、古色古香的木樓人家,那醉人心魂的納西古樂,那長裙搖曳的普米女、摩梭女……這是一個悠閒之都一個豔遇之城、這是一個可以讓你放牧心猿意馬可以忘卻時光流逝的家園,這是我常常思念的地方!
今年仲秋時節,我來福州臺江。
當地文化官員提到臺江上下杭是名聞天下的古渡,水多橋多商埠林立,自南宋至民國,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環節、也是閩省最大的商貿重鎮。當年,長袖善舞的商賈把”雙杭”經營得活色生香,如果把臺江比作一頂皇冠,那雙杭便是皇冠上那顆璀璨的明珠,如今,重新改造的雙杭,人稱東方的威尼斯呢——這充滿魅力的介紹,讓我滿懷興趣也觸動了我的水情懷我的威尼斯情結,我決心前往探勝。
那是一個細雨霏霏的清晨,與我同行的是導遊小陳。
我告訴小陳,從前,我只知福州有三坊七巷,不知有曾經如此輝煌的雙杭。小陳說: 臺江古稱南臺,面江臨海,自古就是八閩各地商品進入省城的集散中心;雙杭呢,便是浩瀚閩江停泊船隻、起卸貨物的水運埠岸、也是閩商的發祥地,解放後一度蕭條零落,近幾年政府發力修復改造,舊貌新顏、天翻地覆了!上下杭歷史文化街區,西到白馬路,南至蒼霞新城、合春弄、三捷河、中平路,東臨三通路,北傍學軍路,用地總面積31.73公頃。耳聽是虛,眼見為實, 你看看就知道了!
我們來到三通路口三通橋邊,先下杭後上杭一路探訪。
三通橋是一座興建於清嘉慶丙寅年(西元1180年)的石拱橋,橋身風雨滄桑苔痕漶漫,橋下流淌著靜靜的三捷河,河上有福船娓娓穿過。橋的左邊是高樓林立的通街大衢,右邊卻是蜿蜒數裏、沿河而築的黑瓦白牆、翹脊淩空、彷如徽派建築的房舍。一路走去,其間,也穿插著本土特有的雕窗巧繪、陽臺垂綠的木樓、高牆大院的名人故居、富商巨賈的豪宅亭榭、香火氤氳的廟宇梵宮;當然,也有當年原住民津津樂道的奶婆弄、湯房巷;有五色繁花、常綠藤蘿和爬牆虎、一叢叢、一串串、一朵朵、一片片,不問季節、不拘炎涼、不管高峻低卑,自得其樂地爛漫開放;有數百年老榕盤根錯節長髯飄飄;有三二老者,悠悠然心無旁騖地雨中垂釣;船娘則一葦輕舟,悄然來去;偶爾,也有市井民居流出管弦悠揚,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…… 來這裏,我自然而然地想起烏鎮、周莊、麗江,想起唐詩宋詞,想起溫庭筠《憶江南》裏的“梳洗罷,獨倚望江樓,過盡千帆皆不是,斜暉脈脈水悠悠,腸斷白蘋州。”想起徐志摩筆下撐一把小傘走過江南水鄉的丁香一般的姑娘……至於威尼斯,縱然水鄉水街水韻相似,畢竟國情民情時空天差地別,就不敢妄加攀比了!
“城南十裏沙為岸,鱗次千家擁釣臺”,漫漫千秋,雙杭人憑藉閩江四通八達的水系、憑藉各種商船可以停泊各種大小碼頭的天然優勢,風霜雨露、胼手胝足、發揮了他們吃苦耐勞的拼搏精神,也開拓了他們不同凡響的經商天賦,從而使雙杭成為各地商幫的集中地、成為大宗茶、筍、紙、紡織品、南北貨、藥材、雜貨等等行業的集散中心,這些貨物,除輻射全國外,還遠銷東南亞和歐洲許多國家。
“近市魚鹽千舸集,淩空樓閣萬山低”,當時的雙杭街,擁有商行、京果行、布行、顏料行、國藥行、茶行、糖行、紙行、海味乾貨行、錢莊、船務行、汽車運輸行等等各行各業共130家;擁有洋行、保險公司、郵電局、商會、救火會、學校、名人故居、會館、酒樓、廟壇、祠堂等共65家。當年,以雙杭為首的福州商幫的興盛輝煌,實在不亞於晉商、徽商、粵商、浙商。
小陳帶我我走進上杭路100號的魁星樓——亭臺樓閣、彩塑墨繪、庭園榕樟,“林花著雨、水荇牽風”,真是美輪美奐,有如三坊七巷古建築!那是清光緒年間富商張秋舫等人,首創組織福州商務總會時,集體捐資買地興建。
在下杭路與隆平路交叉口,有一座高大氣派的老式花崗岩樓房,這是當地聲名赫赫的鹹康藥行。那紅木門窗、雕龍鏤鳳的樓房,是民國螺州張桂榮兄弟開辦的、占地約三千平方米的大藥房,規模宏大,氣派非凡。張家的二、三代,在大陸、在臺灣和美國都有設莊經商。
我們來到福州近代富商、馬來西亞僑領楊鴻斌的舊宅采峰別墅——宅院坐落當地大廟山、背靠烏石山、面對藤山、左有鼓山、右有旗山,是風水絕佳之處。別墅之名,就是為了採納五峰之靈氣。別墅建築是中西合璧的典範:西洋式的坊門,進門有斜坡向上的馬道;門窗雕刻,則是中國式的梅蘭松竹古典花卉;室內的屏風、太師椅、羅漢床、茶几;室外的花園、草坪、假山、亭臺等等,都是中國風。
此外,還有興化幫、江西幫、溫州幫、閩南幫、福清幫、長樂幫等,在上下杭,也保留著許多精緻高雅的別墅、洋樓、古厝、園林,這些或風韻猶存或老態龍鍾的老屋以及它們的主人,多少年來,流傳著無數神奇神秘驚險誘人的故事,那是雙杭不朽的傳奇和魅力。
我喜歡臺江的橋。臺江洲多,原來,洲與洲之間的往來,只靠行舟,難免常常發生船翻人亡事故,為此,熱心善舉的殷商富賈、慈悲僧尼、好德官員,便發心募資建橋。河水淺江面窄的,建跳墩子、浮橋、木橋;河水深江面寛的,建單孔、雙孔、多孔石橋,這些橋千姿百態,如萬壽橋、白馬橋、彬德橋、路通橋、十四橋、洗馬橋、透龍橋、雙龍橋等等,這些橋給百姓安康,給社會吉祥、給人們急公好義普濟眾生的美好啟迪。當年馬可波羅來遊南臺,曾在他的《遊記》裏寫道:“這裏,一條一英里寛的大河,河上有一座美麗的橋,建築在木筏上面,橫跨河上。”可見,馬可波羅也留意了這兒引人注目的橋。
雙杭的橋,是臺江橋的一部分。我足跡所至的雙杭橋,有三通橋、星安橋、大橋、小橋。這些河橋,每一座都有一段幽深的歷史、每一座都有幾個風流蘊藉的故事,它們或古拙或娟秀,都是雙杭的風水寶地;它們身邊的老樹、馨花、流水、人家,都是雙杭歲歲年年朝朝暮暮的風景;它們的百代風華,可以與烏鎮、周莊、麗江等水鄉裏數不盡的長橋短橋姐妹相稱並肩比美!
有許多或本土或外鄉的名人,與雙杭結緣。
我印象最深的,諸如明嘉靖年間奉命入閩抗擊倭寇的戚繼光;被乾隆皇帝擢升九門提督的甘國寶;清末武狀元黃培松;還有在雙杭演繹纏綿悱惻的愛情悲歡也演繹《茶花女》的翻譯家林紓。
九.一八事變後,在臺江倉霞洲落足兩年的著名詩人、文學家鬱達夫——1936年2月上旬,從閩江口進入福州,在臺江上岸,他覺得閩江碧水,實在太秀麗了!後來,他在遊記中寫道:“世界上都認為歐洲的萊茵河美麗,我覺得福州的閩江比萊茵河更加美麗!”
是時正遇元宵,一天明月,滿耳笙歌,觸發了鬱達夫的愛國之心,在臺江青年會,他寫下了三首詩:
“剩水殘山月仍園,客心何用轉淒然?春風十裏南臺處,且聽珠娘弄管弦。”
“南朝往事去悠悠,有福何嘗一福州?今日憑欄休灑淚,偏安事業亦千秋。”
“東南形勝足偏安,趙宋王朝夢裏殘。奚怪今人詠風月,新亭我且恥儒冠。”
這三首詩,成了詩人邂逅雙杭時分留下的雪泥鴻爪!
雙杭是個特別富於母性情懷的地方。這兒,文官武將、才子佳人、士農工商、達官顯貴、販夫走卒,無不包容;這兒,儒、釋、道、俗神和洋教,和諧共處。
這裏,有為紀念南宋末年狀元及第、官至監察史、一片孤忠抗擊元兵的忠臣陳文龍而建的尚書廟。
這裏,有供奉商神張真君的祖殿——下杭街東面有條沙合河,東通新港入閩江,西過三保也入閩江。每當閩江漲潮時,沙合河東也漲潮、西也漲潮,至下杭真君殿廟前會合。這種奇特的水文現象,使人們把真君殿視為福地、把張真君奉為商神。福州人說:“真君殿潮水兩頭漲,財源滾滾隨潮來。”於是,此地香火鼎盛、海內外信眾如雲,好些商家公會都設在殿內。
這裏,有木魚聲聲、梵音繚繞的觀音庵,有海神媽祖娘娘廟,也有天主、基督教堂。
雙杭“有容乃大”,所以人們難忘雙杭!
走進雙杭,是走進老時光,宜踩木屐、穿布衫、撐一把福州油紙傘,悄悄地走過河邊、走過小橋、走進老屋、走進昔日的繁華與榮光,那是可望不可即的歲月隧道,那是讓你倍感蒼涼也令你奮馬揚鞭的古鐘遺響!
威尼斯也罷、烏鎮也罷、周莊也罷、麗江也罷,縱然你們千嬌百媚,縱然你們珠圍翠繞,但雙杭比起你們,多一分陽剛之美,多一分煙火氣息,多一分向前向上追尋的活力!現在,我依然愛你們——威尼斯、烏鎮、周莊、麗江,但我更愛雙杭,當然,這種愛,包含著毋庸諱言的故土鄉情,但在我心底,確確實實,你們,是美麗的月亮,而雙杭,是東升的朝陽!
珍重老時光!珍重雙杭!
2016年10月8日 寫於廈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