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4.
唐宋時,泉州“刺桐港"已是"東方第一大港",海上絲綢之路起點,漲海聲中揚威世界。這座“光明之城"給人的感覺,永遠是那麼靜謐、古樸。直到今天,歲月沒有洗刷掉它的歷史痕跡,而是讓一切變得更有味道。蚵仔煎便是泉州美食文化主角之一,愈吃愈想吃。
一碟純粹的泉州海蠣煎,滿滿的海蠣香,入口都是海蠣的鮮甜,香鮮軟糯,美味至極,叫人忍不住味蕾騷動。
作了比較之後,有位食家說得很有道理,潮汕人對美食的追求,讓 “蠔仔烙”風靡全國,全中國人幾乎忘了什麼是海蠣煎,而就知道蠔仔烙。臺灣的海蠣煎,基本上看到的都是雞蛋蔬菜,海蠣較大,一盤海蠣煎沒幾粒蚵。當臺灣美食衝擊大陸市場的時候,又讓人們以爲那就是純正的海蠣煎。閩南廈漳泉地區,卻因爲海蠣的品種不同,出現煎的手法不同。漳州人的煎法有點像炸,用的是米漿,雞蛋也是很多,炸得外酥裏嫩,香飄百里,那是真正的香酥派蚵仔煎做法。
海蠣煎在廈門、泉州、漳州、臺灣都能吃到,但每個地方肯定都不一樣。漳州東山島的海蠣煎,口感卻較接近臺灣。
泉州和廈門海蠣煎的做法最相似,多多的海蠣,加上優質地瓜粉漿,本地出產的小蒜或韭菜,不是生粉也不是太白粉,通常也不用蔥。可以加蛋,也可以不加,煎散了煎軟了,顆顆海蠣裹著透明的地瓜粉,軟糯香鮮,起鍋後抓一把菜頭酸,澆上甜辣醬,好吃得不得了,那是真正的海蠣煎。地道的泉州蚵仔煎必須搭配青蒜和農家手工地瓜粉,如果沒有青蒜,也可用韭菜。
蚵仔煎要好吃,新鮮的蚵仔非常重要。在蚵仔的選材上,並不是越大越好,太大的可能會太老,味道反而不夠甜美。泉州和廈門都喜歡用小粒的珍珠牡蠣去做蚵仔煎。珍珠牡蠣是海蠣中的一個品種,個頭較小,泉州和廈門出產的海蠣都屬於這種。
香港北角的春秧街菜市,檔主多為泉州人,他們說賣的是廈門出產的“七耳珍珠海蠣”,個頭小,甘甜,非常非常味美,做出的蚵仔煎吃得想成仙。我路過北角時,總會順便買一兩斤回家。而九龍灣街市大好多的海蠣,口味就大大不如,我很少去買。
泉州有蟳埔海蠣、橋南海蠣和東石海蠣。晉江人以東石海蠣爲榮,它是豎石板產的,個頭比較大小不整。石板產和繩子產的差別,就在於石板產的生長週期長,個頭小,比較鮮甜,非常適合用來做蚵仔煎。泉州老城區的市民更喜歡蟳埔的海蠣,蟳埔蚵小小的,肚子不是很大,而且微黃,但鮮甜甘美,沒有丁點的臭腥味,無論是煎還是炣或是煮湯羹,都好吃得不知所云。
不過蟳埔的海蠣產量少,物以稀爲貴。街面的餐館基本上用的是橋南的海蠣,肚子較大,耳朵教黑,味道有點腥,價格較廉。蟳埔蚵的海蠣煎由於蚵小而貴,餐館基本都不用,所以要吃真正的蟳埔海蠣煎,那就得在泉州老城區人家中的餐桌上。
海蠣素有“海中牛奶”之稱。不管它肚大肚小,害怕海蠣肚子的美眉們儘管大口大口地吃,400多年前“老李頭"李時珍就說了,多食海蠣能“細潔皮膚,補腎壯陽”,對男女老少都很補的。 |